註明:這是段在 2004 年的訪談。
來源:Back Stage
Title: A Look Back
(註1:因為原先訪談中的照片已經都在這邊給大家看過了,所以這篇中的照片都是以 "The Machinist" 中 Making 的畫面為主。台灣出租版的 DVD 並沒有 Making 可以看,要買到美國版或者是英國版才有得看)
(註2: 我曾翻譯過一樣是 Back Stage 的文章 Contender,是篇英文相當優美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連結中看。)
我發誓之後我會談論與 Christian Bale 相關的話題,只是,為了向本週的封面故事致敬,我希望能重新探討在 2004 年十一月時與 Bale 的訪談。(在線上可以看到另外一個為『頂尖對決』的訪談)當初我剛從初次參與的多倫多影展返回,"The Machinist" 是我第一個在影展中觀賞的電影,Bale 那駭人的演出讓我咋舌。不只是因為他減重,更重要的是一個演員演活了身心上的消耗。
我最近重讀了當年的那場訪談,因為我想要點出他過去所講的,比照現在已經是個絕對會被奧斯卡提名的這位大牌明星的現在與過往。就好像是要清算他是否曾為醜聞的主角,以及他否認近在眼前的「蝙蝠俠」名人光環,還有也提到了他說過再也不要為了角色減重的話題。這些不是要去顯示他言行上的矛盾,或者是控訴他的違背諾言 -- 我是欣賞演員們瞬息萬變的想法以及他們開放願意挑戰的勇氣。我單純的認為,演員們在他的身分地位改變之前,能夠看到他以前的想法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喔,還有一件事... 因為一些混亂的狀況我不太清楚到底先前的那段訪談是否放在網路上,所以我直接把那個部落格的網址貼上來,你們會發現有些格式上有點怪異(以前我們標題用引號而不是斜體字,BSW代表的就是我們)。還有,哎... 我們當初沒提供照片。不過其實也還好,因為當時 Bale 正為了 "The New World" 蓄髮,他很堅持戴住他的鴨舌帽。他的堅持讓我們的攝影師差點哭出來。因為情況如此,我放了最近拍的幾張高解析度照片讓大家養養眼。
記者:Jenelle Riley
建立王國
"The Machinist" 之星 Christian Bale 權衡名聲、事業與他成為蝙蝠俠帶給他的影響
by Jenelle Riley
在他 13 歲時,Christian Bale 達成了許多演員夢寐以求的目標:他成為 Steven Spielberg 電影的主角。雖然『太陽帝國』這部以二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電影當初評價中等,但這名小演員所展現的天分以及精彩表現卻贏得了大量的掌聲。即使是過了十七年後的現在(Marco 註:這是 2004 年因為 "The Machinist" 的訪談),同片演員 John Malkovich 與 Miranda Richardson 仍驚訝於演員經驗老道的 Bale 在每個場景間所維持的嚴謹態度。
在他突破性的演出之後,Bale 的演藝生涯有千百種的出路。他能夠將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 -- 那是他曾經思考的一點。他本來可以多演幾部青少年喜劇維持他少女殺手的地位,(即使他沒步上這條路,Bale 仍舊曾為網路上被下載量最高的男性藝人。不過,他似乎蠻抵抗這件讓他覺得丟臉的事情。)相反的,他找的都是既小又怪異的角色:或許是『新小婦人』中 Winona Ryder 的追求者,或許是 "American Psycho" 中的連續殺人犯 Patrick Bateman,或者是 "Laurel Canyon" 中怨言滿腹的兒子。他的變化總是驚人,從一個變態殺人狂到耶穌(電視電影 "Mary, Mother of Jesus")到屠龍勇士(『火焰任務』)以及調查一樁發生於 1970 年代的絢麗搖滾樂團的記者(『紫醉金迷』或稱『絲絨金礦』)。
在他的新電影 "The Machinist",Bale 演出一名名為 Trevor Reznik 失眠的工人,他因為行為失常而開始質疑自己。這是部由 Session 9 導演 Brad Anderson 所執導的懸疑片。"The Machinist" 結合了超自然現象,並以夢幻的方式讓觀眾窺看 Trevor 的沈淪。Bale 減掉了約他體重的 1/3(約 63 磅)以扮演這個角色,但是他的演出比他身體上的變化更加突出。導演 Anderson 說「不少演員願意減掉一些體重以改變自己的外觀符合角色,但在我看過他在如 "American Psycho" 的演出後,我知道他會願意為了融入角色對角色的付出,他有辦法成為角色。」
很慶幸的,在十月時,走過四季飯店大廳的 Bale 已經不再是那副削瘦模樣。他身材高挑,黑色 T恤下有著肌肉,他為了新的電影蓄髮中。我們不敢相信我們眼前的演員就是那個瘦弱的體型。他現在的體重是為了他在『開戰時刻』中的披風英雄所準備。『開戰時刻』由『記憶拼圖』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所主導,它將會在 2005 年上映。扮演這名黑暗騎士的副作用是: Welsh 出生的 Bale 不太會脫口而出的美國口音。「我之後會再次切換到美國口音。因為我發現要是整個切換到英國口音,我得花更多心力將自己完整切換到美國口音。」(註:Bale 近年口音中英國成分似乎變得比較輕。很多影迷都說很可能是 Batman 角色的影響。他除了在拍戲期間以美國口音講話,為了不讓觀眾覺得蝙蝠俠是個英國人,他在宣傳期間也都以美國口音講話。不過,我發現在 TDK 到英國宣傳時他的口音混了英國味道,很可能他耳朵整天聽到英國腔所以自然地被影響。也有可能他因為被母親姊姊騷擾而失去了照顧口音的能力)Bale 解釋說「所以我決定這一陣子都用美國口音講話。因為 "The Machinist" 的角色也是美國人,我現在就會用美國口音講話,我從一月份就這樣講話,所以現在我可不費吹灰之力繼續維持口音。」
Bale 很清楚地讓我們知道他對於演戲的投入,不過在想到他不曾接受過正式的演技訓練就這點就更顯有趣。「我收到很多有關 Meisner 技巧的書,只是我不曾閱讀。」他略帶羞怯地回答說。 顯然地,他工作時有一種技巧(或稱為瘋狂),那可以再 "The Machinist" 的減重中看到。拍戲時候幾乎沒有氣力的他說「那是部有趣的電影。雖然我沒力氣微笑,但我的心靈一直都展放著笑容。」
BSW: 你什麼時候決定要當演員?
Bale: 八歲時我只是玩票性質,我與朋友會寫一些喜劇劇本。不過那都只是飯前一些消耗時間的行為而已,我們只是想做一些不是老師要你做的蠢事。
我算是追隨我姐姐的腳步而已,那是我家裡的一些活動,並不是我真的想要去做什麼。我的伯父是個演員,年幼時我曾見過他一面。他很高大,大概有六呎六這麼高(註:約 197 公分),所以他總是演很高大的角色。我高大的爺爺從在非洲,他與約翰偉恩頗神似。所以當約翰偉恩到那邊拍戲時,他當了他的替身。我外公是個馬術騎師也是個拳擊手,他用腹語與魔術從事娛樂孩童的工作。我母親曾在馬戲團工作一陣子,她是個舞者。當我對外這樣講時,她有點抱怨地說「Christian,我不過在馬戲團三個月而已,你幹嘛老是提這件事?」我那時候才六歲啊,對我來說那段回憶很值得紀念。
我其中一個姊姊對於音樂很熱中,而且她很喜歡演奏會;另外一個姊姊開始從事跳舞以及演戲的工作,都只是地方性的演出。我會在等她結束表演之前在戲院到處晃,然後就有人跑來問我說「你要不要來試試看?」我一直都說我沒興趣,不過最後我還是參與了一些角色的演出。然後我突然發現我在學校也開始演戲,開始有人要我去參與一些正式職業的試鏡。奇妙的是,我也因此獲得了一些職業工作。
BSW: 是否有部分的你會希望在年輕當時沒拍過像『太陽帝國』這麼大型的製作嗎?
Bale 我過去確實一直都那麼希望的。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那段過去變成我單純的負擔。我很感激上天,那部電影並沒有那麼的熱賣。你知道嗎?有人以為我是在『末代皇帝』中的那個中國光頭男孩。(註:因為『末代皇帝』的英文是 The Last Emperor,而『太陽帝國』是 Empire of the Sun。)有人會搞錯我很高興,因為那表示可以免去我最不太喜歡的被眾人所熟識的不快感。我不知道這與年紀是否相關,但隨著年紀漸長,我慢慢地可以理解那樣的事情。
我以前就知道它是部好電影,我以前會因為它對我生活的影響而沒辦法觀賞它。但現在,沒問題了,我有辦法看這部電影了。時間沖淡了很多事情讓我有辦法看它了。那是部優秀的作品。
BSW: 在你九歲拍了 Steven Spielberg 的電影之後,你是否擔心這會變成你唯一的選擇?
Bale: 我根本沒想過我會變成怎樣,真的沒想過。老實說,我一點都不在意那部電影是否會上映,我只是喜歡能夠到中國或者是西班牙旅遊,然後演幾場戲。拍戲的當下是有趣的,我真的沒有想過有人會去看這部電影,我是真的沒思考過「喔,下一步我要做什麼?」對我來說,那只是一次經驗。誰料得到我會一直在這行?後來,我記得我曾考慮不要繼續工作下去了。我有段時間沒工作而且開始上學,只是上學對我向來沒有太大的魅力。所以,我還是決定繼續工作。
我曾想個離開。在這個業界我來來回回:我有時候喜歡這行,有時候不情願地做下去,有時候覺得這行很沒意義。但最後,我欲罷不能,真的是欲罷不能。我不曾認真想過一件事。我會因為沒事做而覺得嚴重自我消耗。我喜歡想這些事情,自然地,個性中我喜歡身在他人的情境中與他人共鳴。在很多方面我都會這樣做,甚至在看新聞時都會。我認為這樣會讓生活更加有趣。所以我勢必得回到這個業界當演員,這是我生來就喜歡做的事情。
在『太陽帝國』之後,我確實隱遁的一陣子,主要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面對我所受到的關注。我之後在拍電影時也變得內向怪僻,以前的我可不是這麼害羞的人。我開始不知道該怎樣適切地與他人交際,也無法以我自己的身分宣傳自己的電影。而當我在扮演某個角色時,這些都不是我需要去擔心的,我也非常喜歡開自己的玩笑,因為我知道那些角色都不是我自己。
BSW: 很多過去的記錄顯示我們不該鼓勵讓孩童成為明星。你是否曾幻想過「我本來可以成為 E! (註:主流的娛樂新聞媒體)中 "True Hollywood Story" 的某次特集。」(註:在 "Batman Begins" 之後,有很多娛樂節目都推出過 Christian Bale 的介紹特集。我的影碟裡面就至少有三個不同節目的介紹)
Bale: 若曾發生那樣的事我只會覺得丟臉,到現在還是會讓我覺得丟臉,因為他人要怎樣敘述我的生平就不是我所能控制。就算你表現得再怎麼好,偶而還是會有人拿你與一些低劣的事物連接在一起。我不曾妄想成為某些蠢名單中的一員,那些名單有些很有趣,我要不就是笑看它們,不然就是說聲「那就是人生」而嗤之以鼻。但有時我會因為那些事情而感到要命的沮喪,而再也不想在這個圈子待下去。我曾夢想過一件事,就是我再也不需要為了宣傳電影而接受訪談。只是我又是個效忠所有我參與過作品的人,如果我覺得我們做得很好,我會更努力奉獻我的忠誠。只是,演員是電影的門面,演員是讓大家認識電影的媒介。在理想世界中,演員需要做的就是在電影中演出,這樣就好了,觀眾不需要認識演員個人。所以,每看一部電影,你就會看到一個新演員,那種經驗 -- 一個你不曾見過的人交出了一次偉大的演技 -- 這種經驗會帶來滿足感。現實卻是我得去做一些調整,導演以及其他演員又對全世界掏心掏肺談論所有事情,同時他們也希望我能配合,所以我只好接受。我認為,人性中一定有些特質才會促成向 E! Hollywood 這類的節目。我真的很不喜歡那種東西,如果我出現在他們的特集中,我一定會覺得很羞愧。(註:糟糕,他真的出現過)
但你也知道,我還蠻幸運的。一開始『太陽帝國』中的角色就很好。不同於其他年輕演員所演出的年輕角色(註:他說過不需要在『太陽帝國』中賣弄可愛是他與其他童星不同的地方。看來他老起來放的功效很符合他的需要。),我反而比較偏向演出一些特殊角色。同時我也感謝上蒼,我不曾因為哪個角色而大紅大紫,我真的不曾成名過(註:『新小婦人』帶給他一些名聲,只是因為他的隱遁,所以只帶來網路上的熱潮),我不曾在很受歡迎的作品中出現,甚至到此時都沒有。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歷程,這讓我覺得舒適愉快。我在這個業界已經二十年了,大家都認為我總是來來又去去。我的狀態只比如土為安好一點,因為在土裡面哪也去不了。
BSW: 現在你接下了蝙蝠俠,你是否已經為將來會面對到你個人職涯的變更而做了什麼準備?
Bale: 還沒,我什麼都沒準備。我會堅決抵抗任因這個角色可能帶來生活上的變更。我曾幾次在睡夢中醒來思考著「這會不會是我輩子犯下最大的錯誤?」但有時候我又會想「夠了,給我撐下去啊你這個混球!就把它當作是你以前參與過的作品就好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的預期會比實際糟很多。原先本來我們是要拍一部低成本而且比較陰沈的蝙蝠俠,但後來他們決定要用更高的預算拍。當時, 我認為預算的改變不會改變其他的事情,預算也不是我感興趣的部份。但在知道 Chris Nolan 擔綱導演時,我的想法是「好,這下子他們真的想改變,他們想做一些不同的東西。」我們合作得很愉快,這也是我想表現的蝙蝠俠,而且我不想因為可能會發生的情況而退縮。一般來說,我是喜歡參與那些沒什麼人會去看的電影,不然光是想像觀眾會因此意識到我本人的存在就會讓我渾身上下不自在,這與單純的當個演員去演戲有著大大的不同。我希望我們能夠帶給觀眾一次有品質且具有多面向的娛樂。如果這部電影交出好成績,有些電影可能因此有機會開拍,那些之前沒機會開拍的電影就有機會成形。(註:基本上,『搶救黎明』 "Rescue Dawn" 就是因為他接演 Batman 所以才開始有金主。)
BSW: 你指的是像 "The Machinist" 這類驚人卻不主流的電影嗎?
Bale: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類電影我就很清楚自己喜不喜歡它。對我來說,像蝙蝠俠電影是一次實驗(註:最後變成三次實驗)。我喜歡各式各樣的實驗,我拍過一部有龍的幻想電影『火焰末日』,那是因為小時候我很喜歡 "Clash of the Titans";我也試過科幻片(註:就 "Equilibrium" 囉),我甚至拍過歌舞片(註:"Newsies")。有一些可以明顯看出「好,我這次就來賭一賭,這是場不是大輸就是大贏的戰役。雖然這可能不是我的菜,但我至少想試試看。」"The Machinist" 不一樣,我對它絲毫沒有遲疑,我的心中沒有疑問也沒有顧慮,這是我喜歡的電影形態。
我沒看過 Brad 的其他電影,我指看過他的電視影集 "Season 9"。那是部真的能把我嚇得半死的作品,我好幾年沒被電影嚇過了。在拍 "The Machinist" 之前的一年半我沒工作,它的劇本是我看過最有趣的一個。我覺得作者把腳本寫得很好,我看著那個角色想著「哇!這是個很難適切掌握的角色,要公平的對待這個角色也是個艱鉅的任務。」我那時深信我可以做到,選擇這個角色看來是個非常非常正確的決定。(註:有趣的是,他懷疑蝙蝠俠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錯誤)
BSW: 很多人把電影都著墨在你減重的部份。對於這個角色來說,減重的重要性有多高?
Bale: 他一年不曾入睡,他內心中所經歷的表現在外表上的就應該是瀕死模樣。他的外表在某些劇情中是不重要的,在我的想法中有些他的外表是完成這個角色的重要元素。我本來並沒有打算要減到我最後的那個模樣,我後來才領悟到我比預期想達成的減重還要成功。搞不清楚的我就是不斷減重,一直到在我站上體制重器看到上面寫著 121 磅時我才知道我已經減到劇本中所描述的體重。在那樣的狀態下,我的心靈安祥平靜,指因為消瘦到那樣的地步,我什麼事情都不能做,我只能安靜不動。沒有什麼事能激怒我,為了減少飲食的誘惑我需要離群索居,這一切都非常接近 Trevor 所在的處境。
在攝影機不運轉時,我可以說是處於冥想,我看似安靜無聲地坐在那邊假裝聽著隨身聽,但其實我是閉著眼睛聽著周遭大家的談話。
BSW: 你入戲如此深,拍攝結束後你做什麼事情才能夠脫離角色?
Bale: 我很快就脫離他,我無視那些得緩慢回復重量的正確建議,我太猴急於想把臉蛋給塞胖。那過程很有趣,因為我發現了減重對情緒的影響,隨著體重的回復,我的脾氣也跟著回來,那種厭惡與憤怒的情緒也回來了。事實上,我比較喜歡情緒有所起伏,這才是人類該有的狀態。但是能夠短暫處於 Trevor 的境界還蠻有趣的。
七月底我們拍完了 "The Machinist" 然後二月開始拍蝙蝠俠,但為了蝙蝠俠的試鏡,我還是增重增得過度劇烈。知道我還是瘦巴巴的Chris 打電話給我說「如果你還是那麼瘦,我實在很難說服電影公司你要成為蝙蝠俠。」我也不太適合去演稻草人(註:當時飾演的 Cillian Murphy 也是蝙蝠俠的人選,我倒是不知道 Christian Bale 曾被考慮過飾演稻草人。以身材來說,要是 Bale 是稻草人而 Murphy 為蝙蝠俠,那打起來真的很不威。再來,聽說 Christian Bale 在身高上與蝙蝠俠在漫畫原著中的設定是一致的)。我花了六週增重 60 磅,那對身體真的是很可怕的折磨,之後我還得健身。所幸一切順利。
BSW: 即使沒受過正式的演技訓練,你仍舊算是方法演員的一種。我知道你為了練就 "American Psycho" 中的體魄,你還晚上加班跑健身房。
Bale: 那又是另外一個需要體格去表現角色的例子。我其實真的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方法」到底是什麼,所以我沒辦法結論說我的做法就是所謂的「方法演技」。我會說因為每部電影需要有不同的演技,所以我每次都會改變我的方式。有一些演技是需要坦率表現,而有一些就適合用說謊的方式。我認為我每次都會改變。而且在片場我會很明顯地沈默不與其他人交流,如果我覺得保持無聲是最好的方式,但有時候我也會到處與人交際。最基本的就是我認為就是髮型服裝還有肢體語言。(關於內面的改變)我覺得我得以緩慢的方式進行,緩慢到無法意識到改變的存在。我很喜歡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研究,很多時候我的研究都派不上用場。但那些研究的功能其實是要讓我的大腦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與角色相處,之後我不再思考角色的事情之後,我便能緩慢進入角色中並假裝成那些角色。我真的沒思考過「喔,這角色與另外一個角色的不同。」我的做法是循序漸進的。
BSW: 有哪些事是你不會為了角色而做的?
Bale: 我不確定是否有什麼事我不會做,一時間我沒有答案。我強烈質疑我是否會為了電影而再次做與 "The Machinist" 類似的事情,(註:做了,還兩次!),不過至少不會做到那樣超過,我還是可能會為了角色減重,但不會減到像 Trevor 的程度,我很清楚那是自找麻煩。我想,如果還有下一次,我不會做同樣的挑戰,因為我已經知道我辦得到。那曾是一次「我辦得到嗎?」的挑戰,我已經得到答案了。如果下次我又再做了一樣的事情,我會擔心那個過程會變成一次的噱頭,然後人們就會說「喔,他就是那個很愛為了電影減重的傢伙。」(註:這倒是不少有人對他有這樣的評語,所以他才在 2010 年十二月 Esquire 的訪談中回記者說「我想尿在那些說我很愛減重的人的鞋子上」而引起了一些風波)我不認為會有那麼多的角色需要那樣的外貌。因為 "The Machinist",我妻子因此見識到我九十歲時的屁股,那實在不怎麼賞心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