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5日

Fight Together


雖然我很喜歡只演電影的 Christian Bale,但是我對電影其實是很陌生的。對我來說,電影只是個單純的娛樂媒體,我以前是比較喜歡能夠維持長期關係的電視影集或者是日本動畫/漫畫作品。所以,不管是拍攝方式或者是一些電影的歷史我都不是很清楚。不過,因為因為隨著強迫自己聽所有 Bale 電影的導演評論,我也慢慢地被很多導演們灌輸了一些對於電影畫面的安排。

Bale 曾說過,『搶救黎明』的 Werner Herzog 不是個喜歡玩鏡頭的導演,從『搶救黎明』中我們也看到了比較質樸的安排。而 "The Fighter" 在我眼中是個比較商業的作品,David O. Russell 的導戲風格活潑有活力,鏡頭的帶法多少也比較... 不是說灑狗血,應該很能夠給觀眾直接的刺激,帶來躍動感。

每種類型的片有其自己的拍法,也就是因為有更多的想法所以藝術才多樣有趣。不管是 Herzog 的作法或者是 Russell 的作法都有它們的優缺。單單就以 "The Fighter" 來說,我覺得 David 非常懂得要怎樣發揮材料的原色,並點綴使其更加燦爛。就像這一幕中,身材高大的 Dickie/Bale 用著他大手拍撫著 Micky/Wahlberg 的頭。身為兄長的 Dickie 在逆光之中低頭與弟弟 Micky 以接近互相倚靠的姿勢靠在一起,然後一同步向擂台。

在這一刻,觀眾的我感受到的是,雖然上拳擊場的是 Micky,但是 Micky 確實接收到了兄長 Dickie 給予的精神支援。這也是 "The Fighter" 最想傳達給觀眾的訊息。

2 則留言:

FrenchGirl 提到...

i like this scene(the light,the edit,the song,the sound):the movie really has some brilliant moments

A french journalist wrote the movie had ONE&ONLY trouble and it was Micky because he was a dull character surrounded by strong and entertaining characters

Marco 提到...

pomme,

I like this scene very much too. I even like Dickie/Bale sings Micky theme.

Mark isn't that bad, he played the quiet role. Like what Christian says, the quiet role hardly gets attention. Mark's Micky is the othe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