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

One Bale, Two Dylan

對 Christian Bale 來說,從獨立製片跨到票房大作的過程中,他似乎經歷過一些掙扎。有人問過成名之後他有什麼樣的冀求,他的回答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角色」。

雖然我是從票房大作的 TDK 認識到他,但在看過他許多的作品之後,我發現他更吸引人的都是獨立製片的作品。姑且不論作品本身是不是我喜歡的,他的 American Psycho,他表現優秀的 All the Little Animals 以及 Metroland,他最性感的 Laurel Canyon(現在 Sam 是我的性感第一名),或者是看到會生氣的 Harsh Times,還有接近主流市場風格的 3:10 to Yuma,他在獨立製片中的角色都相當有趣。Verna 說過,Todd 是最懂得 Bale 味道的導演,我漸漸地也能夠體會到這句話的味道。Todd 與 Bale 合作過兩部作品,一部是 Bale 二十三歲時候的 Velvet Goldmine,再來就是 Bale 三十二歲的 I'm Not There。這兩部作品拍出了 Bale 成年沒多久仍殘留的青澀,以及他成年後的不羈氣氛。
I'm Not There 中有六個演員,但是有七個 Dylan。為什麼?因為 Bale 飾演了兩個時期的 Bob Dylan。我與 Bob Dylan 並不熟,我不知道他的歷史。從導演的說法中,Bale 是憤世忌俗的 Jack Rollins,也是虔心奉獻於基督的 Pastor John。

幾乎每個導演都說過 Bale 身懷呈現多樣性的天分,所以他才被 Todd 賦予兩個 Dylan 的任務。不過搞不好也純粹只是因為 Bale 的戲份太少,所以 Todd 就給了他兩個 Dylan 吧?

如果有聽懂昨天 post 那篇的 I'm Not There 在倫敦 Interview 的話,你可以知道,Bale 其實只花了大概四、五天就把他的部份拍攝完成。

劇中還有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演員 Cate Blanchett,Todd 也將她拍得很有味道。

2 則留言:

Tina 提到...

大認同~!
我也覺得越小成本,沒有什麼過度裝飾的片子~
貝爾越能盡情的發揮~
我也比較喜歡他這類的電影~

Marco 提到...

Tina,
如果你有機會多去找找他參加電影首映的照片,你可以發現他「獨立」「主流」心情的差異。
獨立的他大部分都心情輕鬆,微笑掛滿面。
主流時候的他會比較被媒體給遷就到。

所以...我們還是祈禱他能在主流把錢賺飽飽,然後多接拍獨立製片,不要為錢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