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Jim Turner, Flaunt #13, April 2000
要看原文︰Christianbale.net
要看雜誌的圖︰Christian-Bale.org
經過了潮溼又寒冷的三天,冬陽溫暖撒落大地,洛杉磯著名的 Chateau Marmont 飯店的內牆邊染上了繽紛的顏色。桃白色相間的杜鵑花綻放在寬廣的綠色山丘上,粉紅色的山茶花躲在高聳的橡樹下。若這是電影中的某個場景,黑雲應該會在 Christian Bale 衝進飯店大門走向花園的瞬間湧現並遮住太陽。他穿著牛仔褲跟毛衣,腳上是雙藍色的羊皮運動鞋,以及 -- 最顯眼的 -- 他臉上的不悅。「因為你的遲到,我想這個訪談會少半個小時吧?」我用玩笑的口氣說「今天早上我不太好過。」他只是簡短的這麼回答(註︰他不是低血壓就是故意遲到!)。「我們要不要坐到外面去?」我用手指著露台角落的藤椅問道。這位演員才剛彎腰坐下,就馬上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大叫了一聲「我要去裡面點些東西,我得喝點咖啡可樂或者是什麼的。」Bale 回到座位,侍者跟在他後面手上端著一個餐盤,餐盤上擺著兩個巨大的白色磁碗,磁碗兩端的把手上鑲著一對獅子頭。侍者將冒著蒸汽的拿鐵咖啡放在餐桌上。我先試著以搞笑的口氣說「我才剛看完你的新電影 "American Psycho"了,我認為那是你表現最好的作品。」他微笑並點了根萬寶龍(註︰聽說 Bale 與 Sibi 都是 social smoker,他們會配合其他人或者是所在的地方抽煙)。太陽從雲間露出臉來。
Christian Bale 有充分的理由微笑。在他的記錄中,他拍過二十部電影,有『太陽帝國』(十三歲),"Newsies“(十八歲。註︰拍片時十六歲),『風情萬種』(二十三歲)以及 "Velvet Goldmine"(二十四歲),他與導演 Jane Campion、Kenneth Branagh, Steven Spielberg 還有 Todd Haynes 合作。二十六歲 Welsh 出生的這名演員最近在 Mary Harron 執導的作品 "American Psycho" 中扮演了貪婪的主角(Leo DiCaprio 選擇演出『海灘』),這是部與 Brett Easton Ellis 原著同名的電影作品。"American Psycho" 代表的是極端的八零年代,描述一個名為 Patrick Bateman 的證券交易員,他外表看來完美個性執著,卻是個連續殺人魔。與原著遭遇到相同的處境,電影版的 "American Psycho" 也因為內容的暴力、黑暗的基調以及性愛場面而引發了一連串的爭議。這部電影最近不斷地被老是給極端電影帶來災難的電影分級協會(註︰Motion Pictures Ratings Association)耳提面命說「請剪掉一些場景讓這部電影從限制級改成輔導級」那場不到一分鐘頗受爭議的場景就是 Bateman 以及兩名他請來的妓女所進行的有點異常的床戲。
Q: 大家之所以攻擊 "American Psycho"中性愛場面的原因是?
CB: 我聽說,一般拍這一類的情色鏡頭時,通常導演會拍得比預期想拍的多。所以,一旦有人要求更改那些情色鏡頭時,導演們就有辦法修改作品。如此一來,導演們還是可以達到當初想要達到的效果。
Q: 還是說,所有的臭名都來自那場從後面上的性愛鏡頭?
CB: 我不太清楚細節,我只知道我得改掉兩句台詞。我得將(註:恕我跳過翻譯,請大家看原文,文字不雅到我寫不出來)在 "show me that asshole"中得將 "asshole" 改成 "ass",之所以變更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那場戲中,"asshole" 聽起來有點像在講痔瘡。還有另外一句是 "Don't just look at it, eat it," 得改成 "Don't just look at it"(註:這在 un-cut 的 DVD 內都沒有被改掉,都還是原來的台詞。這邊談的應該是電影院放映的版本)。那是句優秀的台詞,但可能不太適合所有人,雖然我還是希望可以維持原句。剛開始,整個事情很讓人驚訝,但是這也是可預見的。我認為不管是怎樣的電影都不該被刪減。但一旦有人反對電影內容,每次都是因為性,而不是因為暴力。我不太理解大家真正想抗議的到底是什麼,他們都說這部作品的「調性」是不能被接受的。在書中,那兩名妓女瘋狂地達到高潮而且還玩得非常愉快,而我們的設定是,這些都是 Bateman 的想像 -- 他在他自己的A片中演出。陪他的人是妓女,她們只是在工作,她們不太可能會因為性愛而覺得愉快,因此在她們臉上有的只是無聊以及茫然。或許他們(註:反對團體)所爭議的,所謂這部電影中所闡述的不良訊息就是:妓女不該與客人在做愛的時候達到高潮?那是個不良訊息?我個人懷疑有些電影製作公司認為這個不良訊息會教壞小孩。
Q: "American Psycho" 不是部給小孩看的電影。
CB: 你說到真正的重點,也是主要的問題。我在英國長大,我老是忘記美國的分級制度與英國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在美國,輔導級(註:R 級)電影就是,只要有大於十七歲的人作陪,所有人都可以進到戲院看電影。我不太能夠接受這樣的做法。或許有些十二歲的小孩可以消化這樣的電影,但以常理來說,我可不想看到十二歲的小孩走進戲院看 "American Psycho"。這部電影不是為了那些觀眾拍製的。剛開始,當我聽到它被分為限制級時,我還在納悶這是怎麼回事。在英國,這代表的就是只要不滿十八歲就不能進戲院看,不管有沒有誰作陪。發行商甚至我都不希望讓它被歸為限制級,因為這代表說這部電影只能在...理論上大概只有五十個戲院上映,不會有九百個戲院上映。這讓整個事情變得很難解,因為要是沒太多戲院上映它,就也不會有太多報紙幫忙宣傳廣告 -- 那如此一來,發行這部電影的意義就不在了。
Q: 導演 Mary Harron 將原著中血腥恐怖成份修改成病態的幽默感?
CB: 當我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我看出其中的幽默感,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我先讀了劇本,所以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當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會在自己的腦袋中將劇情架構成一部完美的電影。它不只是部喜劇,還充滿了令人不悅以及不寒而慄的成份。這部作品不該只被視為喜劇,它整部含有的是病態的幽默。
Q: "American Psycho" 是對西區考克黑色幽默的一種歌頌。
CB: Mary 確實要求我要去看幾部西區考克的電影 -- 『狂兇記』(Frezy)還有『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 -- 因為她是西區考克的影迷。我覺得她應該也很喜歡 Stanley Kurbirck(註:阿湯哥跟前湯嫂妮可基嫚的『大開眼戒』的導演)也有不少人提到它與『發條橘子』之間的類似性。若說到相似性,燈光、儉約風格以及蒼白的色調,這都是 Andrzej Sekula(攝影導演)的功勞。看著攝影導演拍攝出來的影像,會讓我有點緊張 -- 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它的空洞感。那就好像是待在螢光燈照明的房間中,讓人無法舒服。Gideon Ponte 是場景設計師,他設計的東西十分優異。這是部 -- 以好萊塢的標準來說,是部低成本的電影 -- 只是在我看來,那像個六百萬預算做出來的東西。Bateman 的公寓被刻意設計成有如從室內裝潢雜誌中所剪輯出來的空間。
Q: Bateman 每日的美容儀式看來滑稽卻又熟悉。
CB: 那是字面上所謂的面具,也是精神上的一副面具。他每天都戴上屬於那天的面具,那就有點像大家所謂的流行,在某些狀況下或許那就像是一副刻意套上的無懼面具。對 Bateman 來說,那是他的所有,他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戴著面具,他不會說回到住處後嘆口氣輕鬆地說出「這才是真正的我。」因為他沒有一個「真正的我」。扮演 Bateman 有一點特別有趣,他曾說過他是他自己的抽象概念,他真的就只是一個抽象概念。這是 Mary 認為這個角色得由我來詮釋的理由之一:因為我未曾問過 Bateman 經歷了哪些才變成這樣的一頭惡魔,但很多演員都是以那種角度去思考這個角色。五歲的 Bateman 對這部電影並不重要,整部電影從頭到尾,你都不需要去知道他其他背景。我沒辦法與你分享他更多的資料,他只是個表面的物象,他會出現在你的身邊。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要去演出這個角色需要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去詮釋。一般來說,我們都得假裝我們不是在演戲,但是他的風格還有他的膚淺讓我不需要去掩飾我正在演戲,因為 Bateman 無時不刻都在演戲。比較怪異的一點是,為了達成他外表上的景觀 -- 他的臉部保養、他每天的運動習慣、他對於外表的癡迷 -- 我得讓他的性格植入到我的性格當中,以便了解到這個角色。我可以演出他的心理狀態,但是我無法演出他肉體上的狀態。能不能像 Bateman 一樣擁有六塊肌已經無關演員自身的虛榮問題,我就是得跟他一樣對外表癡迷才能夠演出這個角色,我沒有選擇。之後,「身材」成了我整個生活的重心,我得開始對外表癡迷 -- 做臉,去睡日光浴床,去修指甲(註:在歐美國家的眼中,指甲美觀似乎是高地位者的象徵),吃對的東西。如果你少做了一天身體就會出問題,你的身體開始會覺得不對勁因為身體會開始渴求那些待遇。因為我得幾個月內就練出健壯的體格,所以我參加了一個速成的課程。之後我開始情不自禁的會看著他人並想著「天,他們應該多運動一點。」不然就是「他們真的靠運動把肩膀練出來了。」這是真的,那一類無聊的問題開始在我的腦袋中浮現,我不小心把自己整個沈浸到角色裡面了。
Q: 美麗的 Dorian Gray(註:一個將靈魂賣給惡魔以換取青春永駐的小說人物)現在帶來商機。
CB: 讓人變美與極端癡迷自我陶醉是不同的。對 Bateman 來說,他的形象構築在他是否看起來是個成功人物,他的形象是瘋狂的算著熱量,他的形象是確定大家都看得到他的六塊肌。Bateman 是二十世紀的 Dorian Gray,這兩部小說有不少的類似點。我無法想像 Robert Mitchum (對不起,找不出 Robert 與 Dorian Gray 的關連)坐在桌前說著「晚上七點後,我就不該吃烤馬鈴薯 -- 烤馬鈴薯是該早一點吃的東西,不然脂肪會堆積在體內。」
Q: 這個嗎...你也知道的,在好萊塢沒有人會變老。
CB: 這讓我想起那個好萊塢的招牌女郎 Angelyne(註:可能是Angie Dickinson),她不是快七十歲了嗎?
Q: 你多少說一點你拍那場性愛戲的事情。
CB: 我剛開始跟其他人一樣,若當場被告知得站起來脫光光的話我是會被嚇到的。裸身就好像從高樓跳下,在要跳下去之前,光想像著要往下跳的感覺就會讓人傷透腦筋。一旦你做下去之後,一切就完成了,而且還頗有快感。在 "American Psycho"中,為了那場性愛場面,Mary 要求我設計一些姿勢。我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堆的火柴棒人,用那些小人表示各種姿勢。整個過程就好像在餐廳點壽司一樣,Mary 就只是說「好,我們要這個,還有這些裡面的這兩個,還有那些裡面的這一個。」我們弄了一個密閉的拍攝現場,讓必須在場的人在場。攝影機是由她操作的,基本上我們只能盡量拍,一直拍到我們開始忍俊不住為止。我發現每次性愛場面都是在笑聲中結束。我們總共拍了三次,直到我們開始笑到不能自己後停止。
Q: 你也知道的,你在網路上有勢力龐大的影迷,她們似乎都很年輕。你認為她們會如何看待 "American Psycho"?
CB: 有多年輕?有很多來自 "Newsies" 的影迷。可確定的是網路上有很多不同階層的影迷。雖然我沒真的連上網路看,有人告訴我網路上的情形,我只是偶而會上去看看。
Q: 你在說的是你的官方站嗎?(註:多年前 Bale 聽說有官方網站,由他的個人助理幫他管理。但後來似乎跟那個助理不歡而散。)
CB: 對對,在那邊有很多不同年齡層的影迷,有 "Newsies" 的影迷,有『新小婦人』的影迷, "Metroland" 以及 "Velvet Goldmine" 也帶來許多不同的影迷。同樣地,我敢說 "American Psycho" 也會帶來另一群不同年齡不同想法的影迷。希望整體的影迷可以激發出一些有內容且智慧的討論。這部小說的讀者也在等著這部電影,我聽說有些人希望在電影中看到一些暴力場面。
Q: 那些追求暴力情節的影迷會不會讓你緊張?
CB: 我不會說那些是我的影迷,他們應該算是小說的讀者。那是一本非常睿智且被嚴重誤解的小說。有人說那是本歧視女性的作品,從我的觀點來看,那是因為大家把角色與小說混淆在一起。也有人把它視為驚悚作品,也有人將它視為恐怖作品。
Q: 為何沒多少人看過這部作品卻會對它如此的不滿?
CB: 很多沒讀過這本書的人,他們卻自認為他們理解這本書的可怕,他們對書的印象卻都是來自書評。這對這本書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因為那些書評總是放大書中的情色以及暴力,而且都只是斷章取義。那些都只是書中的諷刺情節,它真的是部充滿智慧的小說。有人說它以色情以及暴力搔人們的癢處,但它不是。它將主角設定為連續殺人狂,那是荒誕主義的表現,那是一段對那個時代(註︰八零年代)的分析,而且描述人性的黑暗,它的目的不是描述這位連續殺人狂。
Q: 人對外表有這麼的執著嗎?
虛榮心以及對青春的癡迷,那就是 Bateman 這個人。所有對他的描寫都被浮誇了,而且還帶著些許的不合理。老天,誇張且不太合理的人不都在大家的周圍嗎?好萊塢就是個大家都看得到的浮誇世界。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內容都可以在好萊塢中找到蛛絲馬跡,尤其是好萊塢名人的生活形態。很詭異的是,當演員達到某個點時,他會開始(看不懂這句話,恕跳過)。當你看到一些好演員也開始有類似的行為時,那種感覺真的很糟。在那瞬間,他們名人生活的鋒頭會高過於他們創作的才華,他們成了「能不能賺錢」的代名詞。我是說,當然,大家都要有腦袋以呈現可以帶來商機的表演藝術,畢竟我們是靠這個維生,但是那個頭腦不該拿來傷害表演藝術。我們幫 Bateman 所塑造那有如肯尼娃娃(註:芭比娃娃的男友)的外型(註︰喔~原來你也知道你自己長得像洋娃娃),看起來就很人工,沒有血肉,我們無法在好萊塢的那一小群人中真正找到 Bateman 這號人物。我要聲明的是,我不是在控訴螢幕上那些長相美貌的的人。當然,我還是喜歡看 Ken Loach(註:英國導演,以自然紀實以及社會性題材為主) 的電影或者是 Gummo (註:查不到)之類的電影。演員就是隨時準備好去愚弄自己的人。而對外表執迷,不該所有事情都只看外表,我們去看電影是希望看到裡面欲傳達的資訊,然後再連同看看那些長相好看的人,我寧可這樣看待電影。(註:啊,他是真的有自覺自己長得好看呢)
Q: 演員因為愚弄自己所以拿到酬勞。
CB: 能拿到高額酬勞的演員只有一小部份,我很滿意我所得到的,而且我是個忙碌的演員,尤其是在為電影演出時,我都可以拿到不差的酬勞。大部分的演員都幹了許多的蠢事但只能拿到一點點甚至是沒錢可拿。
Q: 不管是電影中,會不會有特定的戲會讓你覺得演起來很蠢因此而卻步?
CB: 我發現,如果無法與共事的人員有適當的溝通以及信任,沒錯,一切會讓我卻步。一旦有了信賴關係,而且是我所追求的信賴關係,一切事情就會變得好辦,因為你在拍戲當中會做的事情坦白說是非常不妥當,甚至有時候還很蠢。與 Bateman 在一起的時候,我不曾在任何一場戲中感到緊張。倒是有些戲是在我需要開始某些行動時,我會擔心造成失敗,但是要是沒有膽子踏出那一步,事情就無法開始。無法完成任務的感覺很恐怖,而能把自己逼到極限的感覺則棒透了。你的心跳加速,那是一種快感,一整個歡呼。那種感覺與在劇院演出的感覺相似 -- 雖然我不曾在劇院演過戲 -- 在劇院演戲的演員都說那種即時的反應會帶來快感。
Q: 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會因為每天都講同樣的台詞而感到「歡呼」?
CB: 這我也不理解。我才剛剛又跟 Toni Collette 在 Shaft 中合作,她現在在百老匯中演出音樂劇,她這個戲碼可能會演個一年!我聽到的時候我嚇了一跳。我想像著,好,我簽約演出一部作品,但是持續一個月之後,我應該就會開始思考,老天,我有辦法持續下去嗎?那就好像每天晚上持續運動,那需要有相當的精力。有一些舞台劇在英國已經表演超過三十年。喔,我跟你說,我最近才去拉斯維加斯(註:他跟 Sibi 姐是跑去拉斯維加斯結婚的,於 2000/01/29,所以他去結婚順便去看舞台劇)看了 Siegfried and Roy,他們演出那齣戲已經三十年了,當我去到那邊的時候他們剛好在慶祝三十週年。他們每天演兩場,就這樣經過了三十年!他們完成一場演出時,他們看起來累極了,他們的疲相讓你覺得他們在二十年前就應該停止演出。
Q:大家都稱你為 cult actor(註:翻譯不出這個詞。另類演員?)要怎樣成為 cult actor?
CB:我不知道,我搞不清楚。或許要的就是沒有商業頭腦。
Q: 你只為了你深感興趣的作品演出...
CB: 我希望選擇在我想觀賞的電影中演出。當接下一個電影角色,那就是一次的承諾。我得為了一個角色立下承諾,並對他維持五個月的熱情。如果接到了一個你只是稍微有興趣的角色,那五個月就會變得很難熬。演員得跟其他人一樣,得付出才有資格拿到相對的片酬。理想狀況是,我希望能夠一石二鳥。(註:有錢拿而且還有熱情)
Q: 你到目前已經打下了二十隻鳥了,"American Psycho" 是你的第二十部電影。(註:記者先生,那應該是二十顆石頭四十隻鳥吧?)
CB: 真的嗎?我家裡沒收藏這麼多的作品。
Q: 你的每部作品你都看過嗎?
CB: 有。但最讓我滿足的還是在拍片現場工作,並感覺到我已經抓住了那場戲的感覺,就好像真的將它握在手上一樣。能夠觀賞電影當然還是很好,但是對我來說,看電影的興奮次於演戲所帶來的興奮。我克制不了那種感覺,有時我會有很多種想法「或許現在不是看這部電影的好時機。」不過,那種感覺只會持續兩分鐘,我就是克制不了,我得去看它。那也是因為我總認為我在導演的作品中演出,我要確認我的表現發揮了作用。我也想知道導演們最後的成果,而且我想確定我是否理解到導演想達到的成果。那就像幅巨大的拼圖,我就是無法克制不去瞄一眼。我通常喜歡一個人單獨觀賞。我是一個人把 "American Psycho" 的錄影帶看完,在日舞影展的時候我才在大螢幕看第一次。對我來說這沒有什麼差異,因為當我第一次看到我所演出的電影時,我是無法好好坐著觀賞它的。第一,因為我並不參與剪輯,所以內容會有變更,戲碼會被變動,所以我會吃驚的看著它並說「喔!那場戲不見了,被剪掉了。」我得多看幾次才有辦法像其他人一樣乖乖的坐著觀賞它。
Q: 那當你看他人的作品時?
CB: 他人的作品的話,我會希望從觀賞中獲得樂趣,除非它的主張太過於可怕。我比較喜歡讓自己沈浸在作品中並想「它讓你感同身受了嗎?你有感受到什麼?它帶給你思考空間嗎?」不管是什麼,我不太會以技術眼光觀賞他人的電影。
Q: 我昨晚去看了『好事成雙』,我也是無法不去注意瑪丹娜的演技能力...或許我該說她那不足的演技...
CB: 在我想法中,這真的是兩難。像瑪丹娜這樣的人物,她一定要有十分特殊的表現才足以讓人忘記她是瑪丹娜本人。她太有名了,但名氣不屬於她演出的角色,名氣是屬於她本人以及讓她成名的演出,她就是因為她的才華而出名,所以儘管她變成了其他角色,大家還是會把她當成瑪丹娜。名氣有時候讓人很難為。我在 "American Psycho" 中學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再也不要花個一年半等待一個我亟欲演出的角色。為什麼我沒辦法讓電影立刻開拍?只因為我不夠有名。我對我自己說「我得找個方法。」我該找個平衡點。因為越多人認識我,電影業的金主就越有可能接受我,就會希望我可以為他們拍電影。但一旦觀眾都知道我這個人,事情就會變成像你看到瑪丹娜出現在『好事成雙』的狀態。大家坐在戲院是為了看名人(而不是電影)。這樣一來,人們看電影的時候就很難相信你已經進入角色中,即使長期以來觀眾已經知道你這個人。
Q: 你會嘗試在大製作的電影中演出嗎?
CB: 我覺得 Shaft 就是大製作電影,那是部派拉蒙影業的大成本電影。它由 Singleton 執導,由 Samuel Jackson 主演,那是部大型動作片,我不曾在類似規模的作品中演出。我還沒看過那部電影,但是我希望它是部值得的好電影。我並不會堅持說「喔!我只想當個獨立電影演員。」我堅持的是好的劇本,我不在意那到底是不是獨立製片。我相信只要演員有才華,他就有辦法在各種作品中演出,他便可以在大得像鬼一樣的電影中演出(註:F字口頭禪出來了),他相對的也能夠得到高額的片酬。我理解這個道理,對我來說,那也是我多該去加強的部份。每個人希望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為這是每個人的人生。我並不想自認清高自以為是的說「我看不起做那些事情的演員」我們是在演戲,並不是要上戰場,我們是演員。
*** *** ***
我又摸魚摸到大白鯊了... 雖然這篇很有趣。
點壽司那段,我在電腦面前...拍案叫絕啊。
這位大爺就算心情不太好,不喜歡訪談,但是話匣子一開,話有夠多。
他真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看吧,他又遲到了。他一定是故意的啦!
4 則留言:
希望Mary有保留那些"菜單"(笑到肚子痛)
後面提到AP跟現實生活與好萊塢的連結
說的很好,人是在好萊塢工作,但心離很遠
verna,
導演跟演員好像是故意要惡搞我們這些觀眾,我們一開始都被那個預告嚇得半死,他們卻樂成那樣。
今天看到 Falco san 那篇 Cut 的訪談,有講到他刻意選不受矚目的角色。今天又看了 PE,深深覺得他到現在還是堅持低調的路線。
很詭異的是,當演員達到某個點時,他會開始(看不懂這句話,恕跳過)。
-----------------------------------
我覺得他的意思應該是說當演員開始走紅?或是為人所知?所以他才會有下面那句"看到很ㄅ好的演員也開始blahblah...那種感覺真的很糟"
Agree? :P
忍不住又再一次說,好希望他永遠當個好演員而不是"藝人",即便我們不常看到他,即便讓我們這些粉絲望穿秋水,我都希望他從一而终,不要變得太藝人(相信他不會讓我們失望吧?!)
RO,
感謝看原文幫我解圍。
我是推敲不出 "Suddenly playing it carefully" 中的 "it" 所要指的是什麼。
可以指點一下他指的 "it" 是什麼嗎?我前後文看了好幾次,都找不出個符合邏輯的 "it"。
因為這篇我從 10/5 翻到 10/9,翻譯這篇的這段期間我有點恨他(笑)。「吼!你話很多耶!惜字如金一下好嗎?!」「你講話不要亂跳!」如此如此在電腦前吶喊。
張貼留言